Pasternack博客
磷化铟(InP)、砷化镓(GaAs)耿氏二极管振荡器
40多年来,一直用耿氏二极管制造高微波波段、毫米波甚至太赫兹波段的振荡器,广泛用于各种用途。目前耿氏二极管振荡器又面临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振荡器的竞争。因此,耿氏二极管堪称频率10GHz以上的固态相干功率生成装置的主流。在这段频率上,砷化镓(GaAs)和磷化铟(InP)耿氏二极管振荡器都具有相噪音低的特点,又能产生足够的功率输出,很适合毫米波雷达和成像装置。耿氏二极管多用于本机振荡器(LO)、电压控制振荡器(VCO)和功率放大器(PA),甚至用于140GHz以上的功率合成器。
耿氏二极管通常用半导体材料制成,这种材料能在传导带内部形成若干个彼此靠近的能量谷。举例来说,第一代耿氏二极管就是用砷化镓、磷化铟和碲化镉(CdTe)制造的。从那以后,制造耿氏二极管的半导体材料越来越多,包括氮化镓(GaN)、硫化镉(CdS)、砷化铟(InAs)、锑化铟(InSb)和硒化锌(ZnSe),其中砷化镓、氮化镓和磷化铟是耿氏二极管最常用的半导体原材料。
多年来,最常见的耿氏二极管是砷化镓和磷化铟二极管,而太赫兹频率振荡器则越来越多地使用氮化镓耿氏二极管。因此,竞争主要存在于砷化镓耿氏二极管和磷化铟耿氏二极管之间。磷化铟耿氏二极管在毫米波频率上的功率输出通常较高,效率也更好一些。而且,在性能接近的情况下,磷化铟耿氏二极管的幅度调制(AM)噪音低于砷化镓耿氏二极管。另一方面,磷化铟耿氏二极管无法使用渐变间隙热电子注入技术,所以磷化铟耿氏二极管的温度稳定性不如砷化镓耿氏二极管,而砷化镓可以应用电子注入技术。
因此,在较高的毫米波频率上,磷化铟耿氏二极管振荡器大量取代砷化镓耿氏二极管振荡器,而频率较低的设备仍然使用砷化镓二极管,主要出于成本原因。鉴于耿氏二极管振荡器的用途十分广泛,除了功率、频率、噪声以外,很多其它因素也被列入考虑范围,使得砷化镓的应用逐渐超过磷化铟,甚至高频段毫米波设备也是如此。
将耿氏二极管振荡器用作调频连续波(FMCW)雷达的电压控制振荡器即为其中一例。虽然高频率下的输出功率要求尽可能降低噪声,但也需要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恒定的电压调谐性能,防止调频连续波合声信号变得非线性。一般来说,任何非线性都会直接降低雷达分辨率。因此,与磷化铟二极管相比,采用渐变带隙热电子注入工艺的砷化镓耿氏二极管,能够生产出温度更为稳定的电压控制振荡器。
在射频/微波领域里,为某项特定用途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需要考虑很多参数,每个参数都要反复权衡,不能单纯依靠数据表的内容。
关于Pasternack 的耿氏二极管振荡器,请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