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电缆的功率处理 – 第三季
    • 400 928 5100

Pasternack博客

同轴电缆的功率处理 – 第三季

在“同轴电缆的功率处理”系列博文的前两季中,对同轴电缆的功率处理,以及电缆尺寸、电缆类型、信号频率和通过电缆的电子速度如何影响同轴电缆的功率处理能力进行了阐述。在本季中,我们将谈及同轴电缆功率处理的其他方面:衰减/损耗、环境因素、电压驻波比和电缆电容。

衰减或损耗

衰减是限制线路功率处理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衰减是同轴电缆内外导体及其电介质所产生的损耗。由于大部分热量是在中心导体中产生的,任何由于电介质损耗而产生的热量都会在电介质中消散。电介质的结构是决定同轴电缆功率处理能力的关键。

因此,较低损耗的射频同轴电缆比较高损耗的射频同轴电缆具有更高的额定功率。此外,当信号沿同轴电缆传播时,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损耗,这种损耗与电缆的长度成正比,以给定长度上的损耗或给定长度上的分贝表示,如0.5dB/10m。

环境因素和电压驻波比(VSWR)

处于非最佳工作条件时,可能需要同轴电缆降额使用。环境温度可导致降额。例如,同轴电缆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不能散发那么多的热量,工作温度会升高。因此,如果同轴电缆在高温下使用,则需应用降额因子。海拔高度会发挥作用,但仅在高度显著的情况下才会如此。

因此,如果电缆在高海拔和减压的情形下工作,则冷却效果不佳,因而电缆内部的温度上升将更大。此外,如果同轴电缆在较高电压驻波比的条件下工作,由于同轴电缆上的高、低电流的变化,以至其功率耗散可能造成更高水平的局部功率耗散,因而可能也需进行降额。

电容

同轴电缆的电容是保持电荷的能力。同轴电缆的内导体和外导体之间存在电容,电容与电缆的长度、介电常数及内导体和外导体的直径成正比。电容越大,信号在电缆内部达到全振幅所需的时间就越长。因此,在确定同轴电缆的性能时,高电容为非所需特性。

关于制定射频同轴电缆功率处理的推荐最大功率额定值所用数据的详细信息,请参阅《射频同轴电缆功率处理能力》(1971,http://www.dtic.mil/dtic/tr/fulltext/u2/912072.pdf,其中提及的“典型同轴电缆类型经受高功率连续波和脉冲试验”,该项试验是在“一系列频率、环境温度及压力下进行的”。